你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孩子的艺术教育该如何规划

添加时间:2021-12-15      浏览次数:

孩子的艺术教育应该如何规划?很多朋友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家长们或多或少的都存在着这样的疑问,对于年轻的家长朋友来说,这或许是一件使人焦虑的事情。

谈到规划,就必须先明确目标。从小接受艺术教育的结果无外乎两种,一是将来成为艺术类专业人才;一是仅作为人文修养的浅习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提升自我价值(在未来社会发展中及其重要!)。

成为专业人才

如果希望成为专业人才,就会涉及到技术问题,而艺术上的技术训练,其强度之大完全不亚于体育竞赛的技术训练,并且需要投入几乎全部的时间。对于家长和孩子来说,在了解艺术到底是什么,应该怎样从事它才是健康为前提之前,便一脚踏上了这条前往海市蜃楼的船,倘若经不住路途中的风吹雨打,其结果可能会和初衷大相径庭。如果在精神和物力上都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一定要走这条路,那就得具备不管遇到什么艰难险阻,必须坚持到底的勇气。

作为人文修养进行学习

如果作为人文修养进行学习,目标是成为一个完整的人,而非将来以此为职业,故而从学习的强度上来说,会轻松愉快得很多,但这并不代表这种学习是可以躺着欣赏就能完成的。要知道,如果不了解这些伟大的艺术作品是通过什么方式才会被如此神奇地表达出来,你便永远无法真正地体会到震撼心灵的美。所以既然你无法拒绝艺术的魅力,并希望从中获得最大的喜悦,那就必须多少学习一些相应的技术知识,完成一些相对的技术训练。接受技术训练的前提,应当是能先接受审美教育,才能达到愉快和谐的结果,否则同样会适得其反。

当然,这里有必要指出的是,培养一个艺术家和培养一个明星是截然不同的,成长过程和路径也是迥然的,艺术家≠明星!这点必须事先明确自己的目的性。

如果说现在的中国式考级(更可怕的是所谓的音基考级),能解决大部分家长关于如何规划艺术教育的问题,那么不得不说,这样的规划从一开始方向就出现了偏差。考级,归根结底只是一个所谓的衡量标准,况且这个社会行为,而非学术行为的衡量标准是有待商榷的。暂时先不谈考级的利弊,甚至考级的被恶魔化,以及考级对于艺术教育的吞噬性,完全从一种正面的非权威性的测评机制,在功利主义的驱使下,演变成了垄断业余教学成果的独裁机制。

甚至直接把艺术教育等同于技能测试,这种简单而粗暴的行为,催生着各类速成式的考级辅导。但家长的无奈和迷茫是显而易见的——如果不考级,孩子的学习成果靠什么来鉴定?如果你接受的是审美教育,学习艺术的目的相对单纯,当你游刃有余地完成了一阶段的规划后,去参加一个社会需要的证书考试,反而是一件很顺便的事情,这其实一点也不冲突。

我们被固化的观念,导致在我们看不清真实的现象之前,宁可相信和倚附既定的规则,久而久之形成内卷状态,直至孩子和家长都感到筋疲力竭,最后只能选择放弃或远离艺术,也因此剥夺了孩子们感受美的权利。

科学的艺术教育规划,首先应当遵循艺术的教育规律。即是一个由面及点的过程,由宏观到具体的过程。家长在考虑艺术教育规划的问题上,应当有一定的“战略”高度。所谓战略高度就是拥有足够的文化自信,给孩子们对艺术以足够宽松及和谐的认知空间,在搭建起他们自己的思想通道后,再深入到具体的“战术”问题上,根据年龄的增长,认知的变化,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能够感受到“美”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智慧的体现,一旦具备了这种能力,就不会再轻言放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