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服务开展半月,累的够呛的老师被家长“举报”了
双减意见落地后的第一个新学期,升级版的课后服务也快速在全国中小学校范围内铺设开来,落地细则虽各有不同,但大体均采用“5+2”的模式,即正常放学后提供2小时的课后延时服务,以此将学生的放学时间与家长的下班时间拉平。
课后服务快速铺开,家长纷纷为此举点赞,以往孩子三点半四点钟放学自己还在上班根本走不开,但孩子又不能不接,双职工家庭房贷车贷压身,辞职在家带娃很不现实,无可奈何下,年轻的父母只能求助“外援”。如果你有幸在三四点钟路过某小学,便会发现接孩子的家长多数是颤颤巍巍骑着小电驴或开着老头乐的爷爷奶奶们。
若是爷爷奶奶也抽不开身的,给孩子报一个托管班就成了没办法的办法。
随着课后服务的规范化,“孩子放学无人接”的问题得到了极大缓解,服务内容由学校提供,延时服务收费合理,最关键的是提供服务的是自家孩子天天都能接触到的老师,可以放一百个心。
而作为“服务提供方”的老师群体,其中的辛苦却很少有人看到...
弹性上下班,只往“多了弹”
2021年8月30日,教育部第三场金秋新闻发布会召开,会上明确新学期将推进课后服务全面覆盖。
会上对课后服务工作制定了多条细则,并明确新学期的课后服务将采用“5+2”模式,针对教师群体,教育部提出“可统筹安排教师实行“弹性上下班”,对参加课后服务的教师给予相应的补助“。
单拿“弹性上下班”这个词来看,仿佛意味着教师可以在完成本职工作后,根据自己的安排选择提前下班或第二天晚点上班,可供教师自己支配的自由时间将会大大增加。
可现实的情况却截然相反,由于缺少人手等客观因素的影响,绝大多数学校的课后服务都是由一线课任老师或者班主任老师提供。新规中强调课后服务时间最少不得短于两小时,原本的三点半或者四点半放学便被延后至五点半或六点半,这期间老师需要协调学生做好每天的卫生值日、辅导随堂练习等等,如果你带的恰好是低年级的学生,又恰好某一两个家长过了课后服务还没来接自己孩子,“义务加班”便不可避免。
等到最后一个孩子被家长接走,老师才能开始着手准备第二天的教学内容,或是批改学生作业等等,一忙起来下班时间完全就没准儿了,要知道老师到校时间通常为早上七点,如此一来老师的在校时间甚至超过了10个小时,远超《劳动法》要求的8小时工作制。夏天还好,如果到了冬天,天没亮起床上班,天已经黑了才刚刚开始处理剩余的工作,“披星戴月”诚不欺我。
一通操作后,实际的情况就是教师下班越来越晚,“弹性上下班”到头来反倒往“多了弹”。
另一方面,教师走下了讲台也都是上有老小有小的普通人,有限的休息时间一再被压缩,能给留给子女老人的时间就越来越少,如果夫妻双方都是教师,自己家的孩子反倒没人接了。
一位教师妈妈在社交平台倾诉推行课后服务后的辛酸:
我也买不起单位旁边的房子,单位也不管住。有了孩子我活的很累,主要是孩子跟着受苦,他真的很可怜,早上一个人坐在幼儿园门口,晚上一个人坐在幼儿园门卫。教师成为了全社会下班最晚的人,还不许有抱怨,因为有无数的眼睛在盯着教师的一言一行,稍不注意就有“缺乏奉献精神”、“嫌累你就辞职啊”之类的帽子扣过来。
课后服务老师讲题,被家长举报了...
教育部推行课后服务普及时一再强调报名该服务的自愿性,但在逐层下发文件的过程中,“自愿性”屡遭削减,“考核性”却被屡屡强化。课后服务开展程度、课后服务报名学员人数等等均成为了评价学校教学水平的量化指标,更关系到校长评级晋升,管理层对老师施压,迫于压力老师只能一边向学生分发课后服务报名单,一边又祈祷自己所负责的班里没有学生报名,自己的工作负担不必再有增加。
一来二去,老师在家长群里强调课后服务的重要性、私下又劝家长不要报名的滑稽场景便屡屡出现。
而在课后服务推行过程中,又有一小部分家长对课后服务误解颇深,认为这是学校指使老师鼓捣的新型敛财手段。报名时不情不愿,报名后又觉得老师就该“拿钱办事”,作业辅导、日常沟通等当然要由老师全权负责。
这些误解总会有一些化成刺耳的指责,严重打击了老师的工作积极性。
几天前,教培君还曾看到这样一则消息:
图源:教师之窗
由此可见家长对课后服务的误解之深,被举报的老师也会很委屈,由于人手严重不足,课后服务通常采用的就是科任老师轮流值班的模式,美术老师看着学生写数学作业、语文老师辅导学生做英语练习之类“赶鸭子上架”的情况比比皆是。
针对上述问题,浙江金华某小学就课后服务在学校的公众号向家长致信,直言:
不要把我们的托管想得太好,以为可以解决孩子的全部学习问题。 我们解决的只是当天的书面作业。家长托给学校的是两个小时的服务,不是家长的责任!家长的责任是绝无可能一托了之的。 不要把我们的托管想得太坏,以为只是“混时间”而已。 我们学校为做好托管可以说是殚精竭虑,我们不断研究如何达成托管的安全有效和开心。我们老师很认真地准备,调整了个人和家庭的生活节奏。 真心希望家长们能给予老师们多一点的理解。引进校外优质教育资源是最优解法
如何才能为现阶段工作量明显过载的中小学老师们减减负,其实“双减”意见中已经给出了答案。
在7月24日公布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文件中,第三章第11条关于“拓展课后服务渠道”的内容中,提到“课后服务一般由本校教师承担,也可聘请退休教师、具备资质的社会专业人员或志愿者提供。”
这同时也为校外培训机构提供了拓展业务渠道的可能性,尤其是对于素质教育机构而言,依靠自身专业性与校方达成合作,以“校外优质教育资源”身份为“双减”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完全有可能。
在8月31日北京市教育“双减”工作第三场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曾就此问题谈到,符合条件的社会优质资源和优质师资都可以参与到课后三点半服务中,与公办老师一道,立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携手提升教育供给和服务质量,构建形式多样、来源多元的高质量的课后服务体系。
会上,北京市西城区教委主任宣布将整合12家校外教育资源为区域学校提供课后服务课程菜单,为“课后服务引入校外优质教育资源”做出示范。
而另一家“双减”试点城市上海,近期由上海市校外教育质量评测中心及上海市培训协会现决定开展素质教育优质课程项目资源征集活动。征集资源经专家评审入选后,将作为优质课后服务项目推荐给各区各校供遴选。
随着校外教育资源陆续补充到校内课后服务中,科任老师能够将精力重新放回到课堂授课,“专业人干专业事”,加强公办校课堂授课质量,让学生学好学足,结束一天的文化课学习后还能参与到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中,拓展视野、培养兴趣爱好,真正让“双减”在校内落到实处。
期盼这一天的早日到来。
- 上一篇:10月1号起取消周中补课,补课班或将被清零?部分地区已经实行 2021/9/22
- 下一篇:江苏美育新政明确,艺术素质测评结果以计分方式纳入中考 202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