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幼儿科学活动教学中如何应用新技术

添加时间:2016-10-8      浏览次数:

一、幼儿园科学活动存在的困惑

    众所周知,儿童的科学经验来自儿童自己的科学探索过程,来自他们对世界的感知和对物的操作摆弄过程,也来自同伴之间、师幼之间的合作交流和反思过程。因此幼儿科学学习的特点是感受、探究、体验、发现。

    可在实际教学和游戏中, 教师们往往会面临很大的困难和挑战,比如教学资源的支持不足、探究方式的可行性、技术支持的有限性和自身科学素养的不适应性等。这些现实问题和理想中的科学活动之间存在着以下几个主要矛盾。

    1、直观感知需要和现实条件限制间的矛盾

    幼儿感知的最佳途径就是直观感知。比如科学活动“认识青蛙”,最佳的感知方式就是让幼儿在和活生生的青蛙互动的过程中,去感知和了解。可这样的方式受到很多现实条件的限制,如:活的青蛙能否抓到?抓到了青蛙怎样做到既能有效保护青蛙又能方便幼儿观察?部分孩子对于活物的恐惧心理如何克服?如果不用活的青蛙,那么传统的方式就是图片或视频,这样孩子的感知又会不够充分,活动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2、探究操作需要和材料准备难到位的矛盾

    科学活动的探索环节,为了满足幼儿的充分探索,会要求探索材料人手一份。这样就造成了制作或收集材料的巨大工作量,而很多操作材料都是一次性使用的,很难做到资源再利用,就算制作时设计巧妙能够做到再利用的,也面临储藏空间欠缺和保存、借用等一系列问题。

    3、教师信息化素养水平和实施信息化教学需要之间的矛盾

    既然资源稀缺,那么教师自己来制作行不行?教师们基本都能掌握的课件制作方式就是PPT,年轻教师还能插入一些简单的图片和视频,再进一步比如动画和声音同步、图片的修饰加工就很少有教师会了。就算教师们都学会了前面提到的技能,制作的时间成本又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哪怕不计时间成本,再精致的PPT 做出来,也只是按教师的预设一步步推进,很难实现按教学现场进程做对应调整。有时教师为了实现师幼互动,会让个别孩子点击演示一下,那也只能是教师手把手情况下实现的木偶式操作,根本无法谈及幼儿科学探索的自主性。

二、新技术为幼儿科学活动提供了有效支持

    新技术由软件、硬件两部分组成,硬件主要包括互联网、多媒体、电子白板、平板电脑和电子书包等;软件指用于支撑教学所需的视频、音频、互动操作材料按教学活动的个性化需求在硬件设备上的应用以及人机互动的平台。

    在两年多的新技术应用过程中,我们根据实际需要对硬件和软件提出了改进的建议和要求,也得到了硬件厂商、软件设计和课程资源专家的大力支持,提高了硬件的清晰度、灵敏性和软件与幼儿园教师应用能力及习惯的匹配性,让新技术对幼儿个性化学习的支持更加简便、高效。下面结合实际课例来谈谈新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所在。

    1、在自然科学活动中强化观察与感知

    幼儿的直觉形象思维,决定直观、动态感知的方式更加适合幼儿对事物的认知。科学活动“寻找美味的我”,其实就是一个认识根茎类蔬菜的活动。传统的图片教具很难让幼儿直观感知蔬菜的生长过程,实物教具除了准备起来麻烦、后续处理浪费等问题,也只能让幼儿感知到已经蔫了的蔬菜植株,与走进田野感受鲜活的蔬菜长在泥土里的样子相去甚远。

    新技术设备的应用就较好地解决了前面提到的问题,一个“蔬菜生长”游戏,能向幼儿动态地展示蔬菜发芽、开花、成熟结果的完整过程,有效地帮助幼儿直观了解蔬菜的食用部分是否长在泥土下面,从而准确认识根茎类蔬菜。

    2、在数学学习中发挥学具的作用

    数学活动中数字的认识和理解,对幼儿来说是相对抽象和有难度的,因此将抽象的数字形象化并提供给幼儿反复有趣的操作机会就尤为重要。一直以来,实施这类教学就要花费教师很多的心力用于准备幼儿操作材料,教学活动结束后,学具的后续保存和处理也成了教师头痛的事情。在新技术的应用下,这两个问题都迎刃而解。

    如“有趣的单双数”,教师将“植物大战僵尸”的游戏情境直接借鉴到教学环节上,让幼儿通过植物配对、植物上车、植物过泳池等三个游戏环节轻松掌握了10 以内的、100 以内的、无限大的数字如何判断单双数。

    3、科学活动趣味性的整体提升

    孩子对平板电脑操作的兴趣和喜欢游戏的天性,让许多看似枯燥的科学内容的学习变得有兴趣了。如科学活动“数字魔术师”,是引导幼儿根据1 到9 的数字独特的外形,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变换数字的大小、形状、方向等,组合出动物、植物、日常用品的造型。

    常规的实物操作模式,限制了数字的变化程度,使幼儿的感知不够充分,作品相对单一。新技术教学中,每一个作品的数字的变化轨迹和组合过程都能清晰记录并呈现,并能够满足幼儿反复感知的需要,再加上动态视频的应用和音乐声效的烘托,大大增添了活动的趣味性。一个科学活动的过程就是一次游戏的过程,而且是一个人人参与、全场互动的游戏,自然趣味十足。

三、新技术应用的后续推进思考

    支持科学活动的视频、游戏从哪里来?课件制作是否繁杂呢?这是我们接触这个新技术项目以来最关注的问题。这个问题单靠一所幼儿园自己的力量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我们和上海交大的技术团队及宁波教育学院“新技术课程资源库建设”项目组进行对接,形成了应用实践、技术研发、资源建设三位一体的合作机制。幼儿园的老师们就好像是编剧,负责写出优秀的剧本(课件设计),专业技术人员就是最好的导演,负责将剧本解读和演绎(寻求制作课件的最简洁方案),资源库提供最好的演员(课件所需的素材或同类已有课件),最大程度满足导演的拍摄需求。由此建立起来的新技术教学资源库可以给幼儿学习和发展提供强力的支持。

    1、将新技术资源应用辐射到幼儿发展五大领域里

    除科学活动外,新技术也能很好地服务幼儿发展的健康、语言、社会、艺术领域的活动。如语言活动的诗歌、故事教学,可以营造动态画面,增加音乐烘托,让跟读和复习变得有趣;如健康活动“学习立定跳远”,教师可以实现录制自己的示范动作,用慢放让幼儿看得仔细、学得到位,幼儿练习时,可以拍摄每个孩子的学习情况,投放到主屏幕上进行对应的评价等。我们将借鉴科学领域的应用经验,逐步辐射到五大领域适宜的教学内容上,作为支撑幼儿个性化学习的重要途径。

    2、将新技术资源应用到自主活动中

    在我看来,自主活动中的应用是新技术在幼儿园应用的最佳切入点。教师可以设置一个主题区,将近段时间教学内容的学习课件和游戏放在平板电脑里,幼儿可以以学号为用户名登录,在玩平板电脑游戏时,自然而然掌握知识、提升能力,教师则可以通过对平板电脑记录幼儿学习情况的分析,决定哪些教学内容需要开展集体教学,哪一些教学内容只要个别化指导就可以,这样就真正适应了尽量减少集体教学活动数量,增加自主活动时间的要求。同时通过平板电脑的记录功能,还能分析每个孩子的特长、爱好、不足,可以成为无形的眼睛,为教师和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发现孩子、培养孩子奠定基础。

    3、利用新技术优势促进幼儿园、家庭、社区的合作

    新技术除了可以在幼儿园内应用,对于幼儿园、家庭和社区的合作也能起到促进作用。比如家长学校活动可以在线上进行,拓展了家长学习的宽度和广度。幼儿园和家庭、社区间通过网络建立起紧密联系,实现育儿知识与技能、游戏、书籍等资源共享。

    另外,我们计划设计一个家长、教师、幼儿三位一体的互动平台,在平台上设立“家长园地”“精彩活动”“宝贝档案”等板块。“家长园地”主要呈现班级计划、教学内容、家长配合等内容;“精彩活动” 用于呈现班级和年段主题活动的照片和小视频,家长可以随机观看、点赞和评价;比重最大的是“宝贝档案”, 分成“家长记录”和“教师记录”两部分,分别有照片、小视频、文本等几种记录形式,又根据内容分为生活、学习、运动、游戏等几个小方面,在这个板块里幼儿也可以参与点赞,家长和教师都可以点赞和评价,系统有自动将点赞和评价按照一定的分值进行统计的功能,会生成周、月、学期明星宝贝,并在主页上呈现。由于档案详尽,过生日的幼儿可以出现在屏保和主页上,大家能用点赞的形式给幼儿送上祝福。

    当然,目前我们的新技术应用主要集中在中班和大班的部分科学活动中,范围还相对较小。在推广应用的路上,我们的原则是不急不躁、三思而行,需要更科学、更理性的思考和更稳健、更踏实的行动。所以,我们继续推进的步骤,首先是分析科学活动领域中适合开展新技术教学的内容,然后逐一地进行设计与尝试,逐步实现在各年段科学领域合理化应用。

    总之,新技术进入幼儿园支持孩子的个性化学习,进而“建立幼儿教育教学网络资源库”,这是一个在不远的将来必然来临的趋势。对幼儿园来说,只要掌握好一个尺度,以适宜和恰当为原则,做到让新技术为我所用,就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