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之下教育企业转型的四大趋势:素质教育成首选
近日,在多鲸资本举办的“新政下的教育产业升级”主题活动的圆桌论坛环节,宝贝计画绘本美育创始人兼 CEO 杨帅、鲨鱼公园董事长张永琪、网易云信教育行业产品负责人阮成、保利威教育产品业务负责人王建成、声网 Agora 教育产品专家钱奋,围绕“政策+科技,教育产业升级下的破局点和切入点”的话题,共同探讨了新政给教育行业带来的利弊影响以及教育企业探索转型及OMO的新机会。以下是圆桌论坛的重要内容摘要:
新政给教育产业带来的利与弊
王建成:作为服务教育机构的技术服务商,我们也会关注政策对行业的影响。最早在2018年的时候,就出现了监管,当时提出要整顿校外培训机构,提出来校外培训机构是学校教学的补充。今年政策一贯来看,首先是当时监管没有得到很好的效果,再加上去年因为疫情,在线技术原来在K12领域的覆盖率几乎是0,一下子推进到100%,很多资本也看好这个市场,产生了大量的融资,一方面造成很多机构在亏本运营,另一方面,通过广告等种种方式获客,每个学生引流成本已经到了三、四千元。整体来看,今年政策是结合一些国家层面的政策在推进,一个行业如果进入整顿的话,意味着这一行业会进入良性快速发展的循环,本质其实是要规范发展和良性运营,在我看来是利好的。
钱奋:新政对整个教育行业本质是利好的,在新政管理下教育慢慢回归到本质,引导其健康有序发展。新政短期内会对某些赛道产生冲击,但长期来看,教育行业会进入更加规划化的轨道,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不管是创业者还是从业者,心态一定要放好,政策监管一定是时刻伴随教育行业的。而且在这次政策监管下也出现了新的机会、新的赛道和新的产品,这些东西都是符合国家教学理念的。如何应对机会找准更好的方向发展,这是接下来教育行业要关注的事情。
阮成:就目前政策高压下教育产业的发展情况,我们团队内部也会经常讨论,我们认为,本次监管主要是针对虚假宣传推广、超纲超前教学等不健康市场行为进行大力整治,对行业有利的方面有以下几点:
第一,政策监管有利于提高行业准入门槛,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当老师传道授业解惑。
第二,国家层面关于资金的监管,有利于控制学生家长对教育成本的投入,从而保证他们的权益。
第三,国家层面如果出面多做一些宣传,可以对抗市场的焦虑营销,有效约束超前超纲学习短期提分的功利性需求,根本上改变家长心智,降低家长的焦虑,对整个市场和行业也有更积极的影响。目前新政下,整个行业走向良性长期发展的阶段。
这对于目前情况来说,是一件好事,很多行业,例如金融、房地产等,都有过更为严格的政策,政策下来之后,整个行业慢慢从不良情况转向良性正常轨道发展。从业者更多要保持作为一个教育者的初心,回归本质,去看整个行业未来长期大的方向。具体要做什么,还要耐心等待,做教育还是要跟着国家政策和行业环境走。
张永琪:政策出来以后对行业来讲,打破了各个行业的固有秩序,过去20年大家也没有什么头部概念,现在头部企业渐渐形成了一级梯队。首先对于行业来说会有打破,具体有什么变化很难说。
第二,对消费者来说面临新的学习方式,这要受益于技术平台,而学习的需求是永远存在的,所以老师这个角色也会单一的存在。同时我们也看到一些新的学习和管理方法,这么多网上直播老师,如何把他们都管理起来。总得来讲,教育方式有重塑的可能性,当然重塑是建立在国家正确教育指引上的,教育者还是要带着教育初心,往创新性人才方面培养,包括素质教育人才,我认为机会是比较多的。
杨帅:大家都在讨论目前政策对素质教育是不是红利,我觉得不一定,素质教育的抗击能力远远没有头部企业强,如果周一到周五学校托管到6点,孩子晚放学的话,红利就不太可能,这个时候就需要有强大的内功做好现有的课程。新政的初衷和方向都是好的,可以筛选掉不认真做教育的,留下的是真正做教育内容的企业,只要是踏踏实实为家长好、为孩子好,就会反哺你,让你渡过风险。所以新政是好事,新政下去其糟粕,留下精英,然后让这个行业逐渐的正向循环,螺旋递进。
如何把握新政下教育产业升级的新风向和新机会?
杨帅:新政下一直提到的四个字就是美育中考。据我所知,美育进中考最高能占到40分,美术和音乐各占20分。以前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美育进中考,艺术怎么标准化,目前还在研拟和制定具体的标准和规定。所以国家提倡的素质教育,我们一定要积极响应严格做,真正的机会就是在你夯实内功的时候突然来的一股东风。
现在宝贝计画共有3个体系的美育课程,针对幼儿园3-7岁“变变变”美育系统课和针对小学7-12岁“画画绘本”美育系统课和针对中学12-16岁美育中考美育系统课,今年年底会出100万套美育产品盒子,同时也和鲨鱼公园、壹点壹滴、鸿合科技、科大讯飞、腾讯教育等进行合作,开启进校业务。宝贝计画的5个创始人全是老师出身,都是在一线进行授课的,在内容方面是非常有优势的,如果和别人合作,就要考虑分利分权分责,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响应党的政策,在正能量思维上进行正向思考,化危为安,一切危机最后都是机,这是需要我们努力的。
张永琪:对于K12教育机构来说,有很大的动力去干素质教育。第一,先跟所有行业内的需求机构进行合作,当然也不排除这些机构经过半年一年适应之后,会真正掌控全产业链服务。
第二,从过去的历史场景来看,最早那个时候我们有创业的想法,一在于勤奋,二是名师,三是IT,现在发现每个学校都有个技术部门来支撑。接下来从学科上,我们自己定位在产业制造方向,将一些非常基础的工作构建成为自己的门槛。
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门槛,有长有短,IT化、数字化门槛比较高。过去感觉大家不太重视,是因为大家对这个行业不了解、不专业,真正需要精致服务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一个行业都有很专业的东西,需要我们思考。今天的美育和科技很重要,当然还有音乐、体育之类的。我们为什么能够结合在一起,也是觉得宝贝计画能够满足我们的转型需求。
而在这次转型中,我看好的一是职业教育,另一个是国际教育。素质教育可能和学科类贴近的科学和美术比较容易,音乐和体育不太容易。总体来讲,教育行业依然会蓬勃发展,形成比较大的连锁集团,但还需要找到一些支撑点。接下来个体教育肯定是不错的,包括借助于互联网平台,但教授的内容需要重新调整。
前面分享人提到教育行业的少儿老师,在抖音直播两小时30万,很让人羡慕,这个市场也是一个短期风口,和过去近十年大量的资本推动下,这些回报是不大有可能的。我在2000年之前办学校的时候,就有个万元户的想法。校外政策监管大家不用抱有太大希望,我们不用再去等待它执行得到不到位,而是要及时调整和转型,刚才我们提的这几个赛道都值得考虑。
阮成:作为To B服务商来说,我们会从市场规模、政策环境、用户群体等多方面考虑,寻找未来风向和机会。
首先是校内服务。这次国家政策上,校外教培机构打压比较厉害。国家层面希望校内承担更多教育的责任和义务,校外培训做校内的有益补充。因此无论是学生数量、国家政策,还是教育大方向,校内仍然具有很大的市场空间。未来需要更多素质教育和其他赛道的、有优质内容的厂商,结合学校已有的系统平台,将自己的课程资源输送给学校,以此提高校内基础设施的利用率。
第二是职业教育。K12是一个比较有活力、有生机的行业。但这一行业的快速变化,无论是创业者也好,还是本身老师或者学生或者家长,都会显得特别焦虑。不同于K12,职业教育政策相对宽松,与此同时,中考之后,50%的人会去读高中,50%的人会去读高职和中职,这些学生将会很快融入社会走向职业。个人觉得,成人教育,特别指向18-30岁之间,未来会有很大空间。
第三是素质教育。政策对于素质教育来说还是有很多利好,而且在高考加分和升学方面都有很大影响。中国这么多年发展下来,传统教育体系化已经搭得非常好,但是如果只是靠语数外学科分数决定未来,我个人觉得肯定是不够的,中国新一代年轻人需要更全面的能力,要有强健的体魄,敏捷的思维,沟通协作能力,还有中国传统文化下的审美能力。对于新一代年轻人来说,未来全面发展才是教育的真正重心。
钱奋:我们看下来大概有四个方向,第一是素质教育赛道,美育被纳入中考,相关课程学习变成刚需,这是一个趋势。
第二,职业教育赛道。职业赛道是国家一直在鼓励的。今年上半年整个投融资情况中,投资数量、投资金额最大的就是职业赛道。
第三,教育硬件。很多机构都会通过智能作业台灯来承载教学内容和服务,这成为机构的一个流量入口,也算是一个新风向。
第四,校内延时服务。现在校内政策导向明显,学校做好校内服务需要优质第三方服务的支持。尤其国家支持未来三到五年内在全国各省搭建空中课堂,从国家支持力度来看,校内市场空间很大。但同时进校有一定的门槛,需要好的渠道和内容补充,也需要进校者思考自身优势。
王建成:保利威服务的机构类型较多,从几十个人的小机构到很大规模的机构都有,往往伴随了很多机构从小到大发展历程,从它们用3、4年的时间做到10亿级营收来看,我们关注到了这几年的教育热点,比如前面提到的面向消费者的智慧产品,像基于软硬件一体的智慧共建。保利威基于这一点,推出了直播舱产品,让学校很方便的采购到标准的直播硬件产品,上线直播业务。
第二,确实职业教育是大的方向,除了政策利好外,市场需求也很大。现在有很多职业都是新兴职业,学校教育还覆盖不到。另外,成年人也有一些职业焦虑,对这块也有很大的需求。职业教育会分职业资格、职业技能、人才招募,细分赛道里面不断的涌现出巨头,也是有很多机会的。
第三方平台如何助力企业更好的发现OMO的新机会,实现转型升级?
王建成:我们为不同发展阶段的机构,可能是初创期、成熟期,针对其不同的教学场景,满足他们整体营运全流程,从万人直播大班课招生,招生进来之后通过录播课进行,学习日常课程,再到一对一咨询,提升整体学习效果。这是我们整体打造的场景式的解决方案。
另外,从技术方面不断迭代技术,满足用户相应的需求。因为技术的本质一方面是为了机构去降本增效。另外,通过提升学员体验,提高学习效果。目前我们上线了万人无延时的直播,可以达到像一对一互动的效果。还会将直播视频软件和5G、大数据技术结合等。
第三,同时我们也在做一个新的产品——互动式的点播教学。有些老师看过国外一些视频,或者B站的视频,它的视频播到一个时间段会弹出一个互动弹窗,视频播放有不同走向。成年人学习自驱性很强,学习也是碎片化的,必然导致学习是个性化,互动式的点播课程能够很好地满足学员个性化的学习趋势。
钱奋:线上化是必然的,声网今年推出aPaaS产品灵动课堂,可以让教育机构快速地搭建起自有品牌的在线教室。对于认为音视频技术难度还比较高、研发资源有限、没法用SDK搭建在线教室的机构,通过灵动课堂平台可以快速搭建线上课堂。
另外,声网也比较关注素质教育教学质量,素质教育的每个场景都特点鲜明,对实时互动技术有着非常强烈的个性化诉求,如美术要保证作品图像不变形、不变色,就需要适配光学折射镜头和实时流AI透视矫正算法,声网会针对素质教育赛道提供全套的线上解决方案。
阮成:线上化技术对于在线教育企业来说已经发展很多年了。网易云信主要提供的是实时音视频和即时通讯技术,我们理解教育+直播想要达到的目的是挖掘优秀教师的价值和资源,使其更普惠化和均衡化。如果只是简单的把线下课堂搬到线上,往往学生是比较反感的。我们认为,不仅仅是实时音视频,云信提供 IM 即时通信、互动白板、AI等多种技术,希望帮助教培企业结合多种技术合理设计在线学习活动,更好的帮助学生达到主动学习的目的,这是做线上化真正想要达到的最终目标。举几个例子:
第一,利用音视频技术可以实现一个老师对一个课堂的场景,但如果将音视频的跨房间连麦、加入多频道,以及IM聊天室自定义标签功能进行组合,我们就可以设计出一套课堂分组教学模式,模拟一个老师同时对多个班级讲课的场景。如何实现将一个名师的教学过程均衡到多个班级,甚至多个学校,这是我们做在线教育经常思考的问题。
第二,从教培行业OMO服务商角度来看,目前较好的解决方案就是双师课堂。我们作为服务商,考虑的不仅仅是简单提供音视频技术,我们还需要考虑不同大小的教室、不同网络设备环境出现的教学异常,触达真实线下场景方方面面,这是作为音视频技术服务商想要解决的问题。
教育机构转型的切入点和破局点是什么?
杨帅:我觉得就是进校,C端不一定能实现扩张,但是可以把收益不好的店合一合,比如两个店离得很近,那个店收益不高,两个店就可以合成一个大店,保持一个店1000人,做到开源节流。其次宝贝计画还在做文创,通过对课程内容的开发,结合宝贝计画近千万粉丝的短视频矩阵,研发出童装、文创盒子等,将来面向C端用户,可能宝贝计画以后会从一个教育科技公司变成一个文创公司,做跟艺术和美相关的,进入每一个C端家庭的“客厅美育”。从教育公司转成零售公司,都要在整个过程中因地制宜地改变,无论是横向搭桥,还是纵向打点,最后都会形成一个立体矩阵,这样的话企业运营体系的抗风险性就会变强。
张永琪:我建议在学科方面结合起来,大家一起抱团。因为国家对于现有方向,并没有说公立学校孩子应该学什么。接下来国家教育部门最主要的职责是梳理好延时课堂校内教育整个教学活动大纲和课程内容分类,当然要汲取校外很多经验。
另外一个市场是To C业务,如果校外机构市场严重萎缩的话,家庭市场可以存在。今天抖音以及小班平台教学形式,还有很多发展,这些东西在教学里面都是有需求的,教育还有很多可挖的地方。
阮成:眼前最容易的切入点可能是我们说的新方向,成人教育、素质教育,但是这是长期的机会,如果让一个原来做K12教培机构立马转型做成人教育,短期是比较困难的。有时候,我们可以多观察一些头部企业的做法:像猿辅导、斑马等用原来传统营销方式,成立地推团队,甚至开体验店,眼前整体政策情况下这种方式最容易切入,他们想要活下去,就必须要获客,线上获客不了只能走线下,还是要开源节流。
长期来看,不论做内容还是做教培,要回归到核心的东西,做好师资、教学、服务,回归到本心,把这些东西做好。政策会逐渐明朗,整个行业也会更加健康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些真正拿得出手的企业还是能够活得下来的,这也是我们云信投身教育行业的愿景:希望市场更健康,有更多好的企业留下来。我们作为服务商可以更多地帮助他们,陪伴他们一起发展。
钱奋:个人比较倾向于素质教育,因为学科类之前服务的就是这个年龄段的用户,转素质的话服务对象没有变。整个运营模式的改变可能相对会少一点,切换成本相对会低一点。
聊到破局点,希望机构可以用技术来升级产品。像画画、音乐等教学场景,随着技术的提升,将课程搬到线上是趋势。如果一些中小机构快速抓到技术优势,对自身产品进行升级,会帮助其在赛道上与同行拉开差距,形成竞争壁垒。
王建成:今天大家交流的主题还是为了教育产业升级和转型,我看来有两个很重要的点,一是创新,不管是运营模式创新还是技术创新,对平台服务方都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要求我们技术更加接地气,贴合机构场景,要求我们跟一些头部客户探索行之有效的模式,快速降低应用门槛,能够推广到整个行业。
另外,虽然都是教育,但还是有很多垂直的细分赛道,相互交流是必须的。我们可以把某一个赛道里面行之有效的产品应用和玩法推广到其他赛道。转型也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基于比较熟悉的领域去做转型,比如说面向共同群体去拓不同领域,或者在同一个领域去拓不同群体。二是运营模式,改变传统的老师模式,把MCN主播模式迁移过来,所有老师都是入驻式的,可以通过日常直播,吸引学员进一步的买课,去做其他方面转化。
内容来源:睿艺
- 上一篇:景区做研学旅行,不知如何操作?跟着做就对了 2021/8/4
- 下一篇:青少年科技教育或将迎来黄金时代 202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