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别再打着研学的旗号开旅行团了!
添加时间:2019-9-18 浏览次数:
2016年12月,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将研学纳入日常教学活动中;2017年1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鼓励开展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和各种形式的夏令营、冬令营等游学活动,建设一批具有良好示范带动作用的研学旅游基地和目的地。
教育部的相关负责人曾表示:“研学旅行不是一般的旅游,要有课程的开发,特别是到了富有教育意义的革命传统基地和文化基地,要把革命的精神、文化的内涵讲出来,让学生受到教育。”相较游学,研学是一种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更加注重“学”,重视课程内容,更加强化其深刻的教育意义。
根据携程发布的《2019暑期游学账单》,今年暑假广州中小学生研学旅行人均花费11963元,为全国最高,其中广州高中生人均花费更是高达20852元。研学旅行市场近年持续升温,广大家长日益重视成长性的教育投资,使得研学旅行这类新型教育服务产品越来越受到青睐。
旅行是形式,研学才是本质
将“诗和远方”完美结合,“读万卷书”的同时也“行万里路”,把世界作为孩子的书本,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成长,这是令每一个家长都欢欣雀跃的政策。
不同于校外兴趣小组、周末社会实践、传统冬夏令营、出国游学等,研学旅行的重点在于“研”和“学”。“研”是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在研学旅行的过程中学会思考与发问,甚至在与山、水、人、事的接触中打开以往的思维禁锢,确立更远的学习及人生目标。
“学”则是让知识跳出书本,让学过的东西更加鲜活及深入,拓展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常识,以及眼界的开拓,甚至可以完成孩子性格及能力缺陷的弥补。日本的修学旅行就是以走访历史名迹,身临其境的了解传统文化,以及职业体验为主;美国的研学旅行则多为名校参观及自然探险;英国则更重视人文主义的教育以及名校文化的深度了解与探索。
我国目前的研学旅行也多以游览清华北大等名校、著名人文历史发生地、名人故居、博物馆、科技馆为主。在一些研学旅行中,学生们可以体会中华传统文化并亲自参与到制作中;或进行一趟科技之旅领略科学的魅力;有的研学旅行会为孩子们分配生活委员、小记者、小导游等不同的职务及任务,通过这些培养孩子们的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而其中,研学旅行中集体生活的过程,带给孩子们的团队观念和整体意识更是孩子成长中必不可少的。
蜂拥而上,乱象丛生痛点颇多
研学旅行如此多的好处,在政策的推动下发展成了“研学热”,许多旅行社、培训机构、留学机构等企业对此趋之若鹜。然而,据新华社记者调查发现,研学旅行目前存在着价格虚高、名不副实、游多学少等问题。而一些研学旅行承办机构甚至不具备资质,有的旅行社通过“中间人”打通关系与学校合作。
重庆某研学机构一名工作人员坦言道:“不少机构的研学路线只是走个形式,就想着把学生家长哄出来,赚了钱就完事,真正的效果很难保障。”
原国家旅游局发布的《研学旅行服务规范》中指出:每个研学旅行团队应至少设置一名研学导师,以负责制定研学旅行教育工作计划。而根据新华每日电讯的报道,许多研学旅行产品寻找的老师都是临时“组队”,资质无从审查,甚至有些是没有从业经验的人员。而对于研学导师,社会上有专门机构颁发证书,培训周期较短,基本是“拿钱买证”。
如此杂乱的市场,导致我国目前成熟的研学旅行产品远远少于随市场热度而来的“跟风”产品。不少机构课程实施能力差,整个旅行过程基本上是“游而不学”的旅行团意味,而有的则安排了许多内容繁重的学习任务,“研学”并没有真正融入到旅行中,孩子们也很难有真正的收获。
规范不足,家长口碑不一
暂且不提市场的杂乱,在许多家长们的心中,对“研学旅行”这一概念也是模糊且充满疑虑的。许多家长分不清研学旅行与夏令营的区别,还有一些家长认为,旅行可以和家人去,为什么要参加学校和教育机构组织的研学?具体区别到底在哪?虽然抱有疑虑,很多家长也还是纷纷开始尝试让孩子参与研学旅行,希望他们可以有所收获和成长。
“我带着他一起去的,整个研学旅行的过程还是很好的,了解到了许多平常接触不到的东西,孩子很开心,也十分有感触。唯一的一点是,他和队里的孩子发生了争执。但我觉得这是一个成长的过程,这些都可以增强他的沟通能力。”一位家长在提起暑期研学旅行时表示,有机会会让孩子再次进行研学旅行。
但有的研学旅行却让家长充满疑惑:“我儿子暑期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英国研学旅行,我对比了携程和途牛旅行团,却发现行程几乎一样,价格却要偏贵,只多了个博物馆参观和中英学生交流,我并不认为这是研学。后来另一个家长告诉我,两个带团老师的费用也均摊在了孩子的身上。”
还有家长感慨道:“我家里面是比较普通的工薪阶层,没法承担动不动就上万的研学旅行,而几千块的名校游几乎就是走马观花的参观,孩子也没有什么收获和深入体验。我小时候生长在小城市,老师经常带着我们去田间上课,我学到了很多自然知识,也开拓了视野。结果这东西在学生和家长中竟然还有攀比,好像只有走的远才能学到东西一样。”
学校管理不规范、旅行团套用研学名义、出行费用偏高......这些都让家长对研学旅行产生了怀疑。好在,褒贬不一的口碑与初期杂乱的市场引起了政府及相关部门足够的正视。四川省已发布首个《四川研学旅行产品质量等级划分和评定标准》;今年7月17日,成都市教育局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的通知》;广东省也正式实施《关于推动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实施意见》。作为初起步的“朝阳产业”,中国的研学旅行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研学旅行的初心,本是希望改变以应试教育为核心的教育体制,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让每一名孩子找到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并和未来的职业选择、人生发展联系起来。
而许多机构及企业对研学旅游趋之若鹜,大部分原因是中国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投资越来越多,令他们产生了“家长的钱最好赚”的认知。但只为赚钱不顾质量,长此以往,中国的研学市场与旅游市场又有什么区别?当家长不再愿意为此买单,研学旅行也最终将被“做死”。
多地出台政策为研学旅行的行业规范开了个好头,也颇见成效。希望优秀的研学产品可以越来越多,真正做到让世界成为孩子的书本,弥补应试教育的不足,让每个孩子都可以在研学旅行中学有所得、游有所获。
(文章来自旅游地产观察)
- 上一篇:萌娃入学变吞金兽 有家长一口气充17万元培训费 2019/9/19
- 下一篇:看似很火的公立校STEAM教育还有哪些“暗伤”? 2019/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