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转型困境下,别让研学只流于形式
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中,素质教育虽被屡屡提及,但却往往停留在口号阶段,这是研学大多流于形式的主要原因。这背后反映出的是教育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长久以来,应试教育占据主导地位,导致了一个严峻的现实:中国 95%的大学生就业专业不对口。学校及家长为了考上大学,将重点放在应对考试上,而对于真正的兴趣和未来的职业规划缺乏深入思考。
德国的一个外教,八年之后从苏州无奈的离开,他讲我们的教育就是把最好的年华给一些毫无意义与价值的学习内容上,舍不得花一点时间思考和讨论,然后记忆成了学习的唯一方法,高压成了教育的唯一手段,保护成了成长的唯一措施,这种负成长的教育模式对人性是一种摧残,所以这个是我们要思考,然后我们重新认识教育。
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教育体系过度强调考试成绩,而淡化了对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特长的培养。研学仅仅作为素质教育的一种形式被匆匆纳入教学实践。
就业是检验教育的试金石
张雪峰有关就业导向的专业言论在网络上掀起了舆论热潮,而 2024 年高考报考趋势的变化,像金融专业遇冷,临床和中医专业报考增多,警察和师范专业热度暴涨,这些都充分体现出学生和家长在选择专业时愈发务实的心态。
众多考生力求毕业后能够进入体制内,诸如公费师范生等成为了热门选择。在山东,曲阜师范大学面向青岛就业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公费师范生,录取的最高分达到了 635 分,往年此分数能够冲击 985 高校。2024 年江苏高考提前批中,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05 专业组的投档最低分为 663 分,这个分数在全省排名处于 2000 名以内,依照往年的位次,南大、武大、中山、华科等 985 高校都能够报考。
他们不再仅仅满足于有学可上,而是开始着重关注毕业后的就业前景。这无疑是对当下教育现状的一种应激性反应,也是对过去盲目追求学历却忽略专业实用性的深刻反思。
学历贬值的大形势下,宽进严出的政策似乎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素质教育所存在问题,高校毕业生就业低迷也不仅仅是能力差的原因。这是因为,仅仅依靠政策的调整,无法改变整个教育生态和社会观念。
要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需要从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以及评价体系等多个方面进行系统性的改革。学校和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社会也应当摒弃对学历的过度崇拜,建立多元化的人才评价机制,为不同类型的人才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只有这样,才能让教育回归本质,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型、实用型人才,而不是让学生在迷茫和功利的选择中迷失方向。
研学政策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帮助中小学生了解国情、热爱祖国、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着力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国家于2016年实施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近年来,据笔者不完全统计,教育部及其他相关部门发布了以下关于研学旅行的政策文件。
2016年11月,教育部发布《教育部等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确立了研学旅行的重要性;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
《教育部等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指出研学旅行要遵循四原则。教育性上,结合学生特点与需求,全面发展。实践性上,因地制宜展特色,拓展视野。安全性为首,保障机制落实。公益性坚持,不得营利创收,贫困生费用减免,让研学成为学生成长的有益之旅。
2017年1月,国家旅游局发布《研学旅行服务规范》,详细提出研学旅行的安全性问题;其中对人员配置、产品分类、服务改进、安全管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研学旅行机构或学校可以针对此文件查漏补缺,及时调整。
2017年8月,教育部发布《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指出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刻不容缓;主要明确学校组织开展研学旅行,以推进中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在研学旅行实施过程中,校外机构应与学校的通力协作,以达学校教育目标,这是尤为重要的。
2017年9月,教育部发布《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已经确立纳入学校教育学分系统;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7年12月,教育部发布《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或营地”公示名单》,正式官方公示了研学旅行示范基地。文件大致明确了中小学研学实践基地和营地的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对研学旅行及营地教育从业者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政策执行情况
在当前的教育大环境中,中小学研学旅行政策本应成为学生拓展视野、丰富知识、提升综合素养的有力举措。然而,实际执行情况却差强人意,令人深思。走进学校,我们看到在将研学旅行纳入教育教学计划时,学校的迷茫与无助。
由于各地教育局的指导与管理未能到位,学校在没有专业引领的情况下,仓促地将研学旅行外包给旅行社,这种做法无疑是对学生教育的不负责任。旅行社的商业属性决定了其以盈利为首要目标,根本无法真正实现研学与教育的深度融合。结果,研学旅行变成了一场“只旅不学”的闹剧,家长们满怀期望地支付费用,最终却换来孩子毫无收获的经历,经济和心理负担随之加重。
加强研学旅行基地建设的任务执行效果也不尽人意。部分所谓的研学基地徒有虚名,不仅游客稀少,而且缺乏真正的教学价值。一些景点为了迎合研学需求,粗制滥造地编造所谓的“价值”和“意义”,这不仅浪费了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更无法让他们在研学中获得有意义的知识和体验。
真正的研学应当引导学生接触经典,汲取精华,而不是在毫无价值的内容上耗费时光。因为经典的东西人就是穷其一生都难以看完、学完。
健全经费筹措机制方面同样存在问题。虽然《意见》要求文化、旅游等部门对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实施减免场馆、景区、景点门票政策,但实际情况是,研学机构按人头收取高额服务费,门票减免政策并未在价格构成中得到体现。这无疑加重了家长和学校的经济负担,也违背了研学旅行的初衷。
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相关部门对于政策的宣传和培训不足,导致学校和旅行社对政策理解不深,重视不够,执行不到位。另一方面,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评估机制,无法及时发现和纠正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偏差。此外,部分地区在推动研学旅行时过于追求经济效益,成了拉动地方消费的手段,忽视了教育的本质和学生的需求。
中小学研学旅行政策的执行情况不容乐观,需要我们深刻剖析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让研学旅行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只有摒弃商业化,回归教育初心,真正以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出发点,精心设计和组织研学旅行活动,方得始终。
旅行社与专业研学机构:不可同日而语
在当今教育多元化的时代,研学旅行作为一种将学习与旅行相结合的创新教育方式,备受关注。然而,需要明确的是,旅行社不能代替专业研学机构,旅行社组织的活动充其量只能被称为游学。
旅行社的主要业务重点在于旅游服务,其核心目标是为游客提供舒适的交通、住宿和景点游览安排,以满足游客的休闲和娱乐需求。在这种模式下,行程往往侧重于观光和游玩,对于知识的传授和深度的教育体验相对较为薄弱。
相比之下,专业研学机构则是以教育为首要目的。它们会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认知特点,精心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研学课程和活动方案。在内容上,涵盖了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等多个领域,通过实地考察、专家讲座、实验探究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师资配备来看,旅行社的导游通常侧重于景点的讲解和旅行的组织协调,他们可能缺乏专业的教育背景和教学方法。而专业研学机构的导师往往具备教育相关专业知识。如中国童子营就是专业研学机构,借鉴欧美经验,从教育出发,打造适合中国的研学课程体系。
结论与展望
当下,“只旅不学”的情况屡见不鲜,这背后的主要原因在于旅行社普遍缺乏研学课程的设计能力。多数旅行社仅仅将研学视为一种机会业务,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他们在行程安排上,更多地侧重于旅游景点的游览,而对于知识的传授、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思维的启发等教育核心要素则关注甚少。这种“重旅轻学”的模式,使得研学游失去了其应有的教育价值,沦为了形式主义的旅游活动。
更有甚者,在一些地区,“研学游”竟然成为了众人争抢的“唐僧肉”。各方势力凭借各种关系,争相获取研学游的业务资格。这并非因为他们对教育事业的热忱,而是被其可观的利润所吸引。这种无序的竞争,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更严重损害了研学游的品质和声誉。
然而,我们不能因为当前的乱象而对研学游的未来失去信心。随着社会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国家必然会出手整治这一领域。可以预见,未来国家将会出台详细且严格的研学操作办法,从课程设计、师资配备、安全保障等多个方面进行规范和监管。这将为研学游市场树立明确的标准,淘汰那些不具备资质和能力的参与者,促使整个行业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同时,国家还将大力鼓励致力于研学的专业机构发展。这些专业机构凭借其对教育理念的深刻理解、丰富的课程研发经验以及优秀的师资队伍,能够真正实现研学游的教育目标。他们将以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出发点,设计出富有针对性、趣味性和实践性的研学课程,让学生在旅行中不仅能够开阔视野,还能收获知识、提升能力、塑造品格。
总之,虽然当下研学游市场存在诸多问题,但我们坚信,在国家的有力引导和规范下,在专业机构的积极参与下,研学游必将回归其教育属性的本质,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人才发挥积极作用。让我们共同期待研学游的美好未来,为孩子们的成长创造更优质的教育环境。
- 上一篇:“代做手抄报”成热门生意,谁之过? 2024/8/30
- 下一篇:【重走西北角】兰州新区瑞岭社区“乐童”暑期公益课堂:探索五育 2024/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