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玩泥巴、学编程、赏名画……“双减”让青少年课余生活更欢乐

添加时间:2021-9-22      浏览次数:

随着“双减”政策落地,远离了繁重的课业,学生多出来的课后时间能做些什么?最近,浦东的众多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美术馆、剧院等公共文化场馆,推出一系列非学科类培训项目,吸引青少年学文化、学艺术,让“双减”后的课余生活更具魅力。

“Python语言有一个强大的功能——数据分析。比如同学们打游戏,系统会根据场次总数、胜场数、失败数等,来计算你的综合得分……”上周六晚,在金海文化艺术中心的一间教室内,17名青少年端坐电脑主机前,聆听老师讲解,并尝试动手编程。

聚焦全民文化艺术普及提升,从9月起,浦东18个街镇的公共文化场馆推出延时服务项目清单,包括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夜间文化艺术辅导服务、场馆免费预约使用服务,特别是针对青年、青少年等群体。在金海文化艺术中心,陶艺制作、机器人编程等一系列课程在夜间陆续开课。这些课程的课时数从7次至12次不等,而学费仅为500元至1000元,远低于商业机构,因此报名情况格外火爆。

在上周六的第一节Python编程课中,12岁的小学员马佳晨初次接触编程,对于陌生的“代码世界”显得很兴奋,她说:“这学期开始,我不用再上数学补习班了,终于有时间可以学些不一样的东西了!”“因为课业少了,编程以外,羽毛球课、游泳课也有时间上了,让孩子多锻炼、多体验。”马佳晨的母亲笑着说,“小朋友不要太开心哦!”

而在当晚的另一间教室内,7名青少年在一起快乐地“玩泥巴”,这是雕塑手办基础课。“‘双减’后,我不用上‘学而思’了……还是这里的课好玩!”10岁的小学员张则然说。

雕塑手办课学员的家长顾女士介绍,“双减”政策落地后,孩子在学校内就能完成作业,放学后跑跑跳跳,周末还可以“玩泥巴”,锻炼动手能力。与此同时,孩子的兴趣班不会排得很满,家长也可以和孩子一起看看书、打打球。她还表示:“现在家长有更加充裕的时间,来开展亲子交流活动,帮助孩子培养兴趣点、开阔眼界。”

学生“双减”的同时,美育进中考也已板上钉钉,并力争于2022年实现全面覆盖。聚焦中小学生美育,浦东的一批社会文化机构推出了丰富的产品与服务。其中,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举办了美育主题特展“梦游西方美术史”,展陈作品中有三件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名画真迹,以及200余幅由崔良溎临摹的西方大师名作。展期内的每周六下午,专业导览老师将为大小观众免费讲解名画背后的故事,梳理西方美术史的脉络。

而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面向青少年的东艺童声合唱团、少儿芭蕾舞团、青少年音乐剧团、少儿HIP-HOP课程等也已陆续开课,用集美育、体育于一体的培训内容,帮助“双减”后的青少年实现全面发展。